我院組織收看教育扶貧原創話劇《金色胡楊林》
10月17日,是全國扶貧日,為講好大學生投身和田地區幼兒園和小學教育教學、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支教故事,詮釋支教大學生群體扎根邊疆、艱苦奮斗、自強不息、甘于奉獻的“胡楊精神”,我院組織學生觀看了教育扶貧題材原創話劇《金色胡楊林》,并引起了同學們的熱議。
日語C171班張利景:留在新疆基層的主人公,是孩子們眼中的英雄,也是國家教育事業發展之中的英雄。通過這部話劇,我深深地被主人公這一種奉獻精神感動了。他用自己實際行動書寫出來了最美的故事,詮釋了大學生最美的萬里援疆路。新一代,也有不少的大學生,投入了祖國的教育建設事業,我作為青年大學生會深深銘記這種“胡楊精神”,以他為榜樣,不畏艱苦、甘于奉獻,將中華民族精神發揚光大。
社保C171班劉之涵:就像人們常說,知識改變命運。扶貧先扶教,這部話劇就是所有支教老師的縮影,選擇支教老師并長期留下,對他們來說,放棄已有的舒適和家人的陪伴前往新疆,這樣的選擇是艱難而堅定的。但認定了前進的道路就未曾反悔,就像是駐扎在邊疆的胡楊,為偏遠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奉獻出了全部的青春熱血。作為新時代有理想,有擔當的新青年,他們自強不息,無私奉獻的精神激勵著孩子們,也感動著我們。
法學C171班李亞軒:通過觀看《金色胡楊林》的首播后,我被自強不息,甘于奉獻的“胡楊精神”所深深震撼。當支教團成員克服種種艱難困苦,順利完成支教時,他們所給予的不僅僅是優質的教育資源,更是將同心向黨、民族團結的精神根植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。我想正是這種精神,才能促進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。而我們作為新時代建設的中流砥柱,更需要發揚這種精神,腳踏實地地努力,才能為祖國的建設做出更好的、更大的貢獻。
英語C171班茍小艷:主人公馬平武在和田支教的日子里,被這里的風土人情所感染,結下了深厚情感,讓他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——留在新疆,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,這意味著他不僅要忍受惡劣的環境,還要離開家人和一直等著他的女朋友,將青春奉獻給這片胡楊林,他是那么堅定,就像臺詞所說的“永遠向前”。我被他的勇敢、艱苦奮斗、自強不息、甘于奉獻的精神所感動,新疆的風沙很大,但胡楊林的景色,孩子們善良,還有馬老師的精神讓這片土地美麗迷人。
英語C171班汪艷萍:我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觀看了話劇《金色胡楊林》。在看完此劇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,既因為支教大學生在支教過程中所展現出的扎根邊疆、艱苦奮斗、自強不息、甘于奉獻的“胡楊精神”,又因為我是一名預備黨員,而這種“胡楊精神”就是以后我需要學習的精神,我要將它列入我人生的詞典里,銘記,踐行!
社保C171班范廣昊: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生馬順武不畏條件艱苦。傾情投入到援疆工作中去,奉獻自我,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贊歌。作為一名預備黨員,我們要向馬順武學習,在畢業后,投身基層和西部偏遠貧困地區。運用自己所學,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,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!
法學C172班孫浩銘:今天通過網絡直播觀看了教育扶貧話劇《金色胡楊林》,講述的是天津大學生馬順武投身邊疆教育教學事業,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、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支教故事。生動詮釋了支教大學生群體扎根邊疆、艱苦奮斗、自強不息、甘于奉獻的“胡楊精神”。以小故事展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,他的身影,就是祖國邊疆最美麗的金色胡楊林。
時代使命的血性擔當,青春奮進的篤志追求。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,支教大學生的精神感染著當代青年,使自身融入到社會主義事業中去,把青春奉獻給祖國。